最近有一個很大的心得就是,
達成目標最快的途徑,或許不是強迫自己要做到,
而是承認自己做不到,然後去做能做到的一小部份。
聽起來似乎有點懦弱而懶散,但這是我最真實的心得。
從小,我們被教導很多事,
要有計劃、要努力、要先苦後樂、要認真,
該做的事就要去做、要刻苦耐勞、要有自制力、才會成功。
如果一個人真的很有自制力,或許這樣真的是最快能成功的方式吧?
不過過了二十幾個年頭,我發覺一件重要的事…
我得承認、並了解自己,其實不是這麼有自制力的人。
大過大錯當然不去犯,作姦犯科絕對不行,這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自制力,
但是偶爾打個嗑睡睡個懶覺,電動打了二個小時不想罷手,
後天要交的報告今天才開始看,回到家就只想打混不想讀書…。
週末耶! 管他什麼該死的計劃…!
天氣好冷… 我好想窩在被窩裡…!
老實說… 常常就是這樣。
就拿練英文這件事來說吧!
它很重要,我知道,而且我也很想出國自助,我也想把英文學好,
所以呢,以前排計劃時我會很認真、我會這樣想:
常用的單字少說也有一萬字,
假設我想準備一年去考拖福或多益…,那讀個一年,一天應該要讀30個單字,
我一天可能有五個小時的自由時間,
人要上進,我一天應該排四個小時讀書,剩下一個小時休息…
排計劃時總是雄心萬丈,
實行起來就變無底深淵…
這天忙了,讀不到二十個單字就累了,
那天好煩,書攤開人就開始跑魂…
排四個小時,結果隨便翻一個小時翻完單字,
三個小時偷上ptt、偷看漫畫… 邊看心裡邊覺得真糟糕,
一邊對自己覺得失望,但一邊又實在沒這麼有動力仔細背跟練習,
一週過去,除了頭三天,其他每天進度都沒滿,計劃沒確實實行,
沒讀完的又補不回來… 過了一兩週… 最後計劃又只是廢紙。
最近不一樣了。
我開始承認自己就是這麼懶。
我知道我一天非得玩三個小時,
要碼去跳跳舞,要碼就打打電動,
所以我只排一個小時讀書。
說是排其實也就只是掌握個大概,
每天放一點心情在讀書上而以,也不一定。
我知道我的英文還很差,枯燥的讀單字或看一整篇文章我會看不下去,
取而代之的,我每天只看2~5句一小段的新聞英文。
這一小段,有空的時候,我會看看引申出去的其他單字,
一起念一下,仔細查個發音,讓自己增進口說的能力,
因為很短,我一定有耐心看完,要是有時真的很忙,
例如週末出去玩了兩天沒回家,
例如這天工作到九點多,忙了十二個小時,回家只想玩一玩就睡覺,
沒關係,我就算積到兩三天,我一樣可以靠一天把進度都補起來。
雖然我都有查,把這幾句話確實看懂,其實我沒有仔細背單字,
但是一個單字出現第二遍、第三遍… 可能四五遍後,少說也就有點印象了。
我知道我懶得聽個英文歌都還要先去查單字,
但是聽個歌擺著聽並不是難事,甚至很多英文歌很好聽我也挺喜歡的,
我也不強迫自己去聽懂,可是我就常常沒事就放來聽,
後來我發現,有時候瞄到歌詞,其實單字都很簡單,
再有時,就順便聽一下在唱什麼,
少說,至少排行榜前幾名,那朗朗上口的主旋律,
都聽到爛了,當然知道在唱什麼。
ICRT 也是,就偶爾擺著就開始播,
三個小時邊打電動我也不會仔細去聽他,
可是有時候開始跟公會聊天,或是要去採集,或是要跑遠路跨地圖,
突然聽到主持人笑得很開心,就順便聽一下在談什麼,
當然沒辦法都聽懂,不過常常是台灣的時事就也猜得出大概。
的確,我做的比以前計劃上預想的少了很多很多,
但重點是,我做到了,也真的在做了,而且心境上差很多。
以前是讀不完,邊讀又邊想打混,排了計劃只有三天的效果,
實際上根本沒有做到什麼,然後事後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做,
覺得自己很糟糕,覺得讀英文很難很累,
覺得別人都在讀英文,覺得自己越差越大,越來越沒有自信。
現在,我這懶散的計劃卻兩個月沒有落後過,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,
我開始覺得至少這些我都很簡單就做得到,我開始有了自信,
以前因為讀不完又常常打混,對英文感到很有壓力,讀起來很累又沒效果,
現在我輕鬆讀,雖然進步不是這麼快,但是我真的開始感到自己有點進步,
最起碼,跟以前排了計劃又不做的自己,
我在心裡上開始有成就感,開始覺得讀英文、聽英文不是難事,
雖然不多…但比之前沒有真的讀進去的自己好很多,
而且,持續進步下去,或許之後就是每天讀個小短篇也不是難事了。
所以,重點是,
我覺得,或許不必去強迫自己應該做到多少,
了解自己有多懶有多爛,
但就算這麼懶這麼爛,做這一點點事是不成問題的,
然後就去做,去做就對了。
做自己能力上本來就輕而易舉的事,
雖然只是慢慢進步,
但絕對比排了又做不到有效,
有自信、也開心,
有了興趣跟一點付出後,能力就自然會越來越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