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角是巡音,演唱會情境下的運用很棒,乍看之下,還挺像無介質投影的…。
她的前身…"初音" 更有名吧? 我的 plurk 背景就是 http://www.plurk.com/LiWeCan
演唱會情境下的運用很棒,乍看之下,還挺像無介質投影的…。
對了,不止主角是虛擬的,就連唱歌的聲音都是合成出來的喲~
看了兩部了,其實仔看一下,原來不是無介質,這是投影在一種極薄的特殊布幕上!
真的要說,技術還不新了…,之前初音就用過,下面這一段有點幕後,
是當初 "初音未來" 的演唱會。
(在角色名稱上,或者正確的說,在人聲合成的軟體上,與其搭配的電子角色,
先有初音(下面這部影片),後來有鏡音,接著才是第一二部影片的巡音)
跟一二部兩相比較,其實可以發覺在動畫的制作上也進步了不少。(這部較差)
而聲音的部份, 初音未來,鏡音鈴/鏡音蓮, 巡音流歌/巡音流香,
分別是角色主唱系列(CV)的一、二、三代作品,
利用的是 Yamaha 開發的 VOCALOID 2 語音合成技術,
而差別是,初音(日本女聲)、鏡音鈴/蓮(日本女/男聲)、巡音流歌/流香(日語系/英語系),
算是越來越多的聲音資料庫吧。
除了利用了日本對動漫的熱愛、男性對萌元素的幻想做為形象與包裝之外,
在聲音合成的技術本質上, VOCALOID 2 之所以能出類拔萃而蔚為風潮,
是因為除了 音調 、 與歌詞外, 為了營造自然感、避免機械音,
更有多項參數可供調整,分別是…
音速(VEL、Velocity) (子音的長度)
力度(DYN、Dynamics)(音量)
個性參數
呼吸聲(BRE、Breathiness)
宏亮感(BRI、 Brightness)
清澈感(CLE、Clearness)
口的開合度(OPE、Opening)
性別參數(GEN、Gender Factor)
滑音時間(POR、Portamento Timing)
滑音桿(PIT、Pitch Bend)
滑音桿靈敏度(PBS、Pitch Bend Sensitivity)
由於技術的成熟,加上開發公司改變型態,以萌元素做為行銷的手段,
(雖然一開始不被看好,不管在公司內部,或是專業雜誌上,都有反對的聲浪)
初音的一夕爆紅,也讓更多人投入、了解到電子音樂的產業。
下面是一些其他的相關影片。
相關的投影技術上,其實還有例如水幕投影,或是 X Japan 好像有演唱會利用過煙幕投影。
下面這段影片在 2:35~3:15 的效果也非常棒,可以前後在人物走,
如果沒猜錯應該是分開兩個不同平面的布幕就是了。